發布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加強預調微調”;分析認為央行或將更多地考慮實體經濟
新京報訊 (記者蘇曼麗)央行昨天發布的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與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相比,此次報告提出了新說法——重在保持貨幣環境的穩定,為市場經濟自身的調整和穩定機制發揮作用創造條件。
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微博]表示,保持貨幣環境的穩定這一新提法意味著央行可能在接下來會更多地考慮實體經濟對貨幣的需求。
“進一步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著力優化信貸資源配置,緩解信貸資金供求結構性矛盾,切實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毖胄性趫蟾嬷刑岢。
此前原央行副行長吳曉靈不止一次地表示,中國不缺錢,缺少的是如何將資金引入實體經濟中去。
記者注意到,在一如既往強調“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外,央行提出“加強預調微調”,而不是之前的“適時適度預調微調”,此外還罕見地提出要把握好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和風險防范三者的平衡,重在保持貨幣環境的穩定。
趙慶明認為,“加強預調微調”的措辭表明央行在接下來的調控中還會有諸如下調存準或者是降息的動作。目前中國經濟觸底回升已經基本確認,國際經濟復蘇情況并不樂觀,因此中國經濟回升力度不會很大,而且還充滿不確定性,貨幣政策還需要穩增長。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研究總監劉利剛表示,由于10月份通脹率很可能低于2%,因此央行仍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保持較為寬松的流動性環境,以支持整體經濟的回升。但是在QE3的刺激下,國際資金涌入香港和內地已經造成港幣和人民幣持續的單向升值,輸入性通脹壓力不可小覷。